首页 > 资讯列表 > 科技资讯 >> 互联网

互联网经济纵深再发展 新增长点

互联网 2014-12-31 03:48:03 转载来源: 网络整理/侵权必删

2014年,互联网就像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,不断积蓄能量,而2015年,互联网经济必将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。在这过程中,它将催生出新的业态、新的经济增长点、新的产业

2014年,互联网就像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,不断积蓄能量,而2015年,互联网经济必将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。在这过程中,它将催生出新的业态、新的经济增长点、新的产业。

本报记者 陶娅洁报道

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,一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。

在2014年,建筑业和制造业遭遇了转型困境,这些行业曾是中国吸纳劳动力就业最大的行业之一,但现在它们开始喘息。不仅如此,中国经济增速告别了高增长时期,进入7.5%上下的中高区间。

“事实上,过去近20年,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点有两个,一个是房地产,另一个是出口。过去十几年,房地产开发及其拉动的相关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。出口则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长期保持两位数甚至高达20%的增长,2007年出口占GDP的比例达到30%以上。如今这两大经济增长点都在逐步褪色。”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财富大讲堂上如是说道。

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,可以看到,高铁、互联网金融以及信息消费等领域支撑起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。

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,我国铁路发展迅速,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。由高铁建设不仅直接带来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长,在建成运营之后,还能给沿线各地带去人气和经济发展契机。

无独有偶,信息消费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2013年全年,仅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就达6.52亿人,信息消费规模则超过2万亿元。而自去年阿里巴巴“余额宝”上线并迅速积累用户后,互联网金融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。不仅如此,目前,互联网金融正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、跨境结算、小额信贷、现金管理、资产管理、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金融业务领域渗透。

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,“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、分工更复杂、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,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,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,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、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,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”,并指出,要“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,狠抓改革攻坚,突出创新驱动”。

在历经2014年的经济新常态后,2015年,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里?

互联网经济的力量

“从2014年到2015年,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从量变走向质变。互联网像一只小鸡,正在冲破自己的躯壳,融入到周围的实体世界中。各行各业联合起来,INTERNET已经在实现。互联网实现自己的方式,就是消失在各行各业之中,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。互联网经济质变的一个突出标志,是互联网作为发动机,正隐藏到整个经济的背后,成为中坚驱动力量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撰文写道。

2014年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,是特殊的,更是富有重要意义的。自中国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到今天为止,中国互联网已走过20年的历程。这20年,是创新驱动的20年,其所汇集的巨大创新力量在2014年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。

11月12日凌晨,阿里巴巴宣布了双十一的总战绩,571亿元人民币,这一数字再次刷新了纪录。

另人惊叹的不仅如此。双十一期间,全行业处理快件量将达到5.86亿件,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%,引发了快递行业的爆炸式发展,给物流快递行业带来了强劲需求。

双十一的全民消费热潮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。在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重点推进6大领域消费的要求中,排在首位的“扩大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”尤为引人关注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天在会议中借“双十一”强调,国家要培育新业态、新产业、新消费热点。而这是李克强总理继去年同期的经济座谈会后,再次谈及互联网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。

互联网消费的快速增长折射出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年初发布的第33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3年12月,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.18亿,互联网普及率为45.8%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中国网络零售额为1.1375万亿元,同比增长48.3%。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网购平台正呈现从PC 端不断向移动端渗透的趋势。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,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购物整体交易规模达到1683.4亿元,同比增长232.4%。

在普华永道调查的600多家亚太企业中,有1/3对中国市场的创新,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表示“非常有信心”。中国电子商务的繁荣,正在物流运输、金融服务、移动支付等领域催生大量商机。

中国互联网企业,尤其是BAT巨头,正崛起在互联网创新的土壤上。2014年9月19日,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,所有镁光灯都对准了马云――阿里巴巴创始人。马云不懂互联网技术,但却深蕴互联网思维的内涵,并以此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。

“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,是一种思想。这世界没有传统的企业,只有传统的思想。”马云如是说道。而小米手机创下的销售神话,更让互联网思维受到热捧。各行各业都开始了互联网转型,以创新求突破。

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与创新,又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。当前海量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,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。

电商企业利用大数据买卖东西,房企利用大数据卖房子,银行利用大数据发放贷款……大数据不仅受到投资者的热捧,而且吸引了众多城市的关注,大数据也成为地区发展的新增长点。

纵深再发展

2014年,互联网就像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,不断积蓄能量,而2015年,互联网经济必将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。

数据显示,到2015年移动端购物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0亿元,用户数量有望超过5.2亿,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。

由此,移动通信网络将进入共建共享的4G发展时代。2014年三大运营商都开始发力4G业务,其中,中国移动4G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,共建成4G基站57万个,超过其3G网络近6年的建设总量,覆盖超过300个城市,基本实现了县级以上城市和发达乡镇覆盖。

有分析认为,2015年,随着年底FDD运营牌照将正式发放,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在4G基站建设方面开展有效合作,我国将进入一个共建共享、集约建设的4G网络建设大时代,4G网络建设步伐将进一步提速,4G基站有望突破100万个,4G用户数有望突破3亿。

移动通信与移动智能的长足发展,将促使可穿戴设备、人机接口甚至意念控制电脑等技术,将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;从概念产品走向商品化。与此同时,移动互联网+将兴起。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深入,移动设备与行业业务的结合也将开始。企业用户以及政务、交通、警务、烟草、医疗卫生、教育、体育等行业用户,将成为移动互联网+的最先应用者。姜奇平认为。

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。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,加快发展物联网,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,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、在高起点上推进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。

有分析预计,到2020年物联网设备将增长到750亿台,这些设备是我们的物理设备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。近日,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、中兴物联以及威睿电通在无锡签署合作协议,成立“感知中国”物联网M2M技术联合实验室。三方表示,该联合实验室将在物联网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应用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。

敏锐的互联网企业也看中了物联网所带来的机遇。近日,小米入股美的消息震惊了业界。有分析认为,雷军的目的或许是让美的成为范例,吸引更多的家电厂商一起合作,从而建立以小米为核心的标准。

从做手机、路由器、智能硬件到建立行业的物联网标准,小米公司的创新发展也正是千千万万互联网企业的缩影。

其中,O2O领域是互联网创业的集中领域之一。O2O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还重构了旧的商业模式。医疗、租车、公益、餐饮等一波波的行业进入了O2O,90后创业已成常态。

有分析认为,2015年将是一个创业的大浪潮时期。中国每年有74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,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。

目前,政府层面也非常鼓励创业。在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执行总监赵荣凯看来,政府对创业服务与以往有了很大变化。他举例称,一家初创企业注册后,会进驻到企业孵化器平台,再向政府申报项目支持、服务经费的补贴,这些支持都是在注册以后。但事实上,现在创业服务在创业前就已延生,在一开始有想法时就辅导,帮助你注册公司,再持续的扶持。

有分析认为,通过创业不仅能带动就业,并且能带动创新,使产业经济层面发生很大变化。

而以上由电子商务、可穿戴设备、移动互联网所积累的千千万万的数据,即大数据,在2015年也将迎来新发展。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,2015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32亿美元增长到170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为40%。好的大数据工具将以最低的成本和接近实时的速度提供可伸缩的、高性能的分析,通过分析这种数据,企业可得到更大的智能以及竞争优势,由此促进经济发展。

姜奇平认为,互联网正在催生出新的业态、新的经济增长点、新的产业。在制造业领域,工业智能化、网络化成为热点;在服务业领域,个性化成为新的方向;在农业领域,出现“新农人”现象。2015年是十三五(2016至2020年)规划确定大盘子之年,也是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。把互联网确定为工业化之后的新引擎,驱动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,就成为非常现实和紧迫的事情。

标签: 互联网 经济 纵深 再发展 增长点


声明: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,文字、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,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,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。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!我们尊重版权,也致力于保护版权,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!

站长搜索

http://www.adminso.com

Copyright @ 2007~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站长搜索

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
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